瑜伽常識 /MANUAL
JN江南·體育張家口張北玉狗梁農(nóng)村瑜伽引關注
JN江南·體育張家口張北玉狗梁農(nóng)村瑜伽引關注練習瑜伽,80歲的老太太能倒立一分鐘jn江南·體育登錄入口,70歲的老漢能金雞獨立10分鐘……在張北縣兩面井鄉(xiāng)玉狗梁村,瑜伽這種流行于城市里、俊男靚女鍛煉身材的時尚運動,在這個貧困村里扎根繁衍,練習者年齡最大的80歲,大多數(shù)是六七十歲,每天早晨和下午練習兩次,堅持不斷。玉狗梁村的農(nóng)村瑜伽已火遍全國。
現(xiàn)在,村民們將目光瞄向了狗年的《我要上春晚》,并憧憬著把玉狗梁村打造成中國瑜伽第一村,開設農(nóng)村瑜伽館、瑜伽農(nóng)家院,引領全村致富奔小康。
4月22日上午,陽光明媚,但張北縣只有8℃左右,山坡的草皮沒有絲毫綠意。玉狗梁村是個貧困村,位于河北與內(nèi)蒙古交界處,距張家口市區(qū)100多公里,距張北縣城60多公里。
中午時分,20多位村民陸續(xù)來到村委會大院,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。記者注意到,這些老人精神飽滿,紅光滿面,一說話就開始笑,爭先恐后地向記者講述練習瑜伽的好處。
張志美在家里排行第三,今年71歲,大家都稱她三姐,是村里有名的老寒腿,每年冬天嚴重時甚至不能下床活動。采訪時,大家一致推薦讓三姐先說?!熬毩艘荒觇べ?,現(xiàn)在身體強壯多了,基本上腿也不疼了,甚至著急還能小跑幾步,自己不受罪,也不給孩子們添麻煩了,干活啥的也有勁兒有精神了,這個瑜伽得一直練下去?!比悻F(xiàn)身說法。
80歲的張桂蓮更是有話說,她告訴記者,自己有氣短的毛病,已經(jīng)好多年了,長期吃藥也不管用,走路累了都上不來氣,現(xiàn)在跟著大家練了一年瑜伽,明顯感覺氣順了,每天都能一口氣從家里走到村委會大院,還不感覺累。說著,她現(xiàn)場給記者演示了好幾個瑜伽動作,尤其是倒立,這位80歲的老太太竟然能堅持倒立一分鐘,令記者也很佩服。“我也是上河北電視臺表演的主力隊員呢,下一步,我們爭取去《我要上春晚》節(jié)目表演。”張桂蓮非常自豪。
記者了解到,一年來,村民們一空閑就堅持練瑜伽,不僅身體強健了,精神風貌也改變了,大家在一起交流練習心得體會,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,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兒也越來越足。
村民練瑜伽,這得益于石家莊郵電職業(yè)技術學院駐村扶貧工作組。盧文震是玉狗梁村扶貧,他介紹說,張北縣兩面井鄉(xiāng)玉狗梁村總戶數(shù)193戶,總?cè)丝?57人,其中貧困人口254人,超出總?cè)丝诘?0%。村子自然條件極差,地下水嚴重匱乏,全村沒有一畝水澆地,靠天吃飯是該村的基本現(xiàn)狀,以種養(yǎng)業(yè)為主,農(nóng)作物主要有小麥、莜麥、馬鈴薯,經(jīng)濟作物有少量亞麻,部分村民養(yǎng)殖牛和羊,常駐村人口約100人,且大都在50歲以上,村支書58歲,在常駐村人口中算比較年輕的。
從去年初駐村開始,盧文震和工作組多次和村民商討研究如何扶貧,但方案一次次被否決,極差的條件、落后的基礎和觀念讓扶貧很難找到突破口,也讓扶貧小組倍感壓力。
盧文震回憶,偶然一次走訪村婦女主任靳秀英家時,有一位64歲的白大嬸也在靳秀英家串門,主人很熱情地邀請工作組成員進屋上炕。上炕就得脫鞋、就得盤腿坐,可是工作組每個人都沒有這個習慣,出于對村民的尊重和禮節(jié),盧文震坐到了炕的最里面,可是坐在炕上卻無法像主人和白大嬸那樣盤腿輕松地坐下,坐下不到兩分鐘就得調(diào)整一下姿勢,非常尷尬。
在聊天的過程中,盧文震注意到了60多歲的白大嬸,她盤腿坐在炕上一動也不動,而且盤腿的姿勢就是瑜伽中典型的半蓮花坐。盧文震就試著教白大嬸和婦女主任做瑜伽中的全蓮花座(俗稱“雙盤”)的坐姿,沒想到白大嬸很輕松地就做成了,而且覺得沒啥難的,婦女主任靳秀英雖然年輕幾歲卻做不到。白大嬸還說,村里的人年齡越大,盤腿盤得越好。
盧文震介紹,工作組了解到,玉狗梁村每家每戶,甚至整個壩上地區(qū)都保留著傳統(tǒng)的火炕,一家人吃飯、睡覺、看電視、接待親戚朋友,樣樣都離不開“炕”,盤腿是最基本的“功夫”。工作組發(fā)現(xiàn),“火炕”和“盤腿”的生活習慣,其實就是玉狗梁村潛藏的寶貝和優(yōu)勢,是可以深入挖掘和開發(fā)利用的內(nèi)容,因此以“火炕”和“盤腿”為基礎、將村民組織起來鍛煉身體的“瑜伽健身脫貧”思路在盧文震腦中初步形成,也值得一試。
如何讓村民接受瑜伽這種運動呢?工作組了解到,村里不少老人都有“氣短”的病癥,于是他們在村委會的幫助下,把部分村民召集到一起,先練習調(diào)理氣息,呼氣吸氣,沒幾天,村民明顯感覺氣順了,這才開始信服,練習的人也越來越多。
后來,盧文震他們又買來瑜伽墊子、手套等裝備免費發(fā)給村民,并在自學之后教授村民簡單的瑜伽動作,同時,挖掘出老百姓生活中一些干活的動作,并將之“瑜伽化”,比如:百姓平時燒火做飯拉風箱的動作、下地除草的動作、搖轆轤從井里取水的動作、手工磨豆腐推碾子的動作、鋸木頭的拉鋸動作、曬糧食揚場的動作,這些熟悉的場景動作更加吸引了不少村民加入。
從開始只有五六個人來看熱鬧,到逐漸有十幾個人、二十幾個人,最后到四十多人參加,年齡以六七十歲的老人為主,最大的年齡八十歲,每天早晨和下午練習兩次,堅持不斷。到目前,練習瑜伽已經(jīng)成了大部分村民的習慣。
玉狗梁村民練瑜伽的事情傳開之后,四里八鄉(xiāng)的村民都來取經(jīng),當?shù)孛襟w也給予了大篇幅的關注報道,河北電視臺更是邀請村民來到石家莊,登上了《百姓大舞臺》欄目,給全省觀眾現(xiàn)場表演,贏得了滿堂彩。同時,央視財經(jīng)頻道聞訊后,專門派出記者到玉狗梁村采訪,目前節(jié)目正在備播。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、全國機關雜志《中國》均給予了關注。一時間,張北玉狗梁的農(nóng)村瑜伽火遍全國。
明年是農(nóng)歷狗年,這個村子又叫玉狗梁,村民們希望編排出玉狗梁自己的農(nóng)村瑜伽,積極聯(lián)系《我要上春晚》欄目,向全國人民一展風采。